全球播报:让乡村旅游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仲春时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江苏乡村广袤的田野里,农文旅新业态正蓄力勃发。
(相关资料图)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乡村旅游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将高质量抓好乡村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助力建设彰显历史底蕴、引领乡风文明、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时代‘鱼米之乡’。”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表示。
为充分发挥旅游为民、旅游富民带动作用,把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融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按照“深化文旅融合、促进市场繁荣、提振乡村消费、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思路,新一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如约而至。
随着山体泛绿、花开阡陌,乡村再次迎回客流,乡村旅游不断孕育出蓬勃的新希望。“水韵江苏”向广大游客诚挚邀约:请到江苏的乡村走一走,感受美的风光、美的味道、美的人文、美的生活,收获美的发现!
“以节促销”激发乡村消费潜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江苏是经济大省、消费大省,据银联数据,2022年我省文旅消费总额达3830.79亿元,占全国10.3%、占比全国第一。
文旅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产业多,其复苏对促进需求的全面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进一步“恢复”和“扩大”文旅消费,挖掘和激发乡村旅游消费市场潜力,成为关键之举。
在此背景下, 3月31日,第十四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将在兴化市拉开帷幕,这是全国两会结束后我省举办的重要节庆活动,也是我省乡村旅游在助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的重要举措。
启动仪式上,将围绕“水韵江苏美好乡村”主题,发布全省乡村旅游节百项联动活动、“游乡村促消费”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产品和项目及“乡旅E贷”百亿资金助力计划。当天,乡村旅游精品线路OTA平台上线,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工作站揭牌,还将向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授牌。
“要强化省市一体化联动,持续放大节庆效应。”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兼省文物局局长、南京博物院党委书记拾峰表示,本届乡村旅游节是实施新冠疫情“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后首个乡村旅游节,是乡村旅游的特别“重启”,“联动”成为本届旅游节的突出特色。
在乡村旅游节为期两个月的时间里,省文化和旅游厅将与13个设区市文旅主管部门共同开展“水韵江苏四时万象”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示范产品和项目展示,“水韵江苏乡村嗨游”自驾游,“水韵江苏乡村采风”全媒体乡村行三大主题活动,扩大节庆影响力。
更具规模效应的是,全省市县将围绕本届乡村旅游节主题,推出融乡情乡风乡韵乡愁于一体的特色文旅活动,包括60个“共享乡情乡村旅游节庆活动”、30个“感受乡风乡村康体休闲活动”、15个“品味乡韵乡村采摘亲子活动”、20个“记住乡愁乡村文旅融合创新活动”。
挖潜力、促消费,如何更好实现“以节促销”?
这就必须讲好“水韵江苏”乡村故事。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动各方资源,以本届乡村旅游节为契机,组织拍摄我省首部“水韵江苏”乡村旅游宣传片,并利用各类平台进行推介,吸引更多游客到江苏留下美好记忆。
此外,我省持续深化政企合作,打造百项乡村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和项目,在OTA平台上线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出更多富有“水韵江苏”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以扩大乡村旅游优质供给,激发更多乡村文旅消费需求,促进市场复苏,以服务乡村经济发展大局,助力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头雁领航”带动乡村旅游“提档”
今年以来,江苏文旅业加速复苏,文旅市场迎来“开门红”。以春节假期为例,全省共接待国内游客4135.01万人次,同比增长21.8%,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21.3%,到乡村度假的人群正是主力客源之一。
乡村旅游,成文旅复苏“排头兵”,“头雁领航”的作用更为明显。近年来,江苏培育了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目的地。目前,全省拥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60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14家。2022年,全省174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接待游客60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6亿元,共有乡村旅游经营户1万余户,带动就业7万余人。
乡村旅游不等于“低质游”,也不等同于“同质游”。重点村中,很多坚持理念更新,注重“精品意识”,瞄准打造生态环境好、旅游体验佳的乡村旅游产品,实现由传统单一的“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综合性复合型转变。露天小院,古朴木桌,三五知己,围炉而坐,悠然自得……随着围炉煮茶成为新颖的社交方式,这样的场景,在宜兴市洑西村多家民宿中可见。洑西村地处宜南山区阳羡湖畔,现有民宿140多户、民宿床位2000多个,全村具备日接待4000人次食宿的能力,是远近闻名的特色民宿集聚村。
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发展乡村旅游,多业态融合发展,同样为乡村带来人气、注入活力。
江苏水系发达,让不同村庄孕育了不同的“水文化”,展现出“千面风采”——位于兴化市千垛镇的东罗村毗邻千垛景区、里下河湿地公园,依托森林湿地、水乡民俗、特色养殖等地域特色,开发四季耕读、艺术美育、创意美食、自然博物、国学非遗等农旅融合研学课程,并打造出“碧水东罗”这一具有里下河特色的水乡农耕乡村文化品牌;地处邵伯湖西岸的沿湖村,是扬州市唯一纯渔民居住的渔业专业行政村,村里举办邵伯湖美食文化节、金秋品蟹节等渔文化节事活动,渔村民俗成为最大特色……
乡村旅游的发展,最终指向旅游富民。溧阳李家园村“景区带村”、宜兴洑西村“能人带户”、张家港永联村“公司带村”、泰州姜堰小杨村“合作社带户”、兴化市陈杨村“村企合作”……各个重点村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率先探索建立市场运作、农民受益、各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围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摸索出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让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乡村振兴中的一条“致富路”。
在乡村旅游重点村的带动下,各地田园农庄、非遗研学课堂、精品酒店、旅游民宿、露营基地等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层出不穷,不仅逐步涌现出“姑苏城外”“溧阳茶舍”“千垛万家”等乡村民宿品牌,南京大塘金村夏季纳凉节、连云港潮河村“夜游城”等夜经济品牌,还逐渐形成融生态休闲、文化体验、农业科技、特色观光、乡村度假等于一体的多元化乡村旅游品牌体系,乡村旅游正从简单建设转向精品化、品牌化、集聚化,实现“从点到面”“从散到聚”提档升级。
“政策活水”助推乡村产业蝶变
推动文旅全面复苏、助力乡村产业蝶变,始终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引领。
我省多措并举,先后出台《关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将乡村旅游纳入《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江苏省贯彻“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强化政策引导,并发布一系列叠加举措,有力支撑和推动了我省乡村旅游恢复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2021年6月,省文化和旅游厅出台《江苏省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启动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实施两年多来,已推进三批乡村与辅导员双向对接工作,推动69名辅导员入驻69个村庄,效果“立竿见影”——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教授印伟,从产业项目落地、旅游交通提升、营销法律咨询、人才实习与培训等方面,为南京浦口区星甸街道后圩村进行了“手把手”指导。如今,村里游客中心、螃蟹科普博物馆、南京星甸现代农业博览园等农文旅业态俱全。
从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和旅游动线,到设计开展“我在渔村有条鱼”活动,再到打造“家家都有好厨娘”餐饮品牌,扬州市职业大学教授许金如为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进行了全盘谋划和指导,助力该村获批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一个个案例证明,实施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了基层乡村文旅资源保护利用与融合创新,提高了乡村旅游建设能力和发展水平,有效促进了我省乡村旅游产业运行和人才培养。今年乡村旅游节期间,我省设立在宜兴市湖氵父 镇、铜山区伊庄镇、兴化市千垛镇的首批3家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工作站将揭牌,进一步打响“驻村辅导员”品牌。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旅游企业等经营主体的有力支撑。为帮助旅游企业应对冲击,去年第十三届江苏省乡村旅游节期间,省文化和旅游厅与省农村信用联社联合推出“乡旅E贷”专项金融信贷产品,通过创新金融服务,助力我省乡村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位于太仓市璜泾镇鹿河管理区的一家饭店,去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基本处于停业状态。饭店经营人李先生为吸引游客,准备对饭店进行重新装潢,但约40万元的改造费用难住了他。太仓农商银行鹿河支行了解到客户需求后,去年7月26日成功发放该行首笔“乡旅E贷”业务,为其贷款30万元,解决店主燃眉之急。
类似通过“金融活水”有效助企纾困的案例还有很多。截至去年底,全省农商行共对10292户乡村旅游产业相关客户授信359.28亿元。“各级文旅部门和农商行分别发挥在乡村旅游领域、金融服务领域的主导优势,共同推进‘乡旅E贷’产品实施,切实实现政银企三方共赢。”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副书记汤宇说。
“塑形铸魂”深化乡村文旅融合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创新开展小剧场建设、乡村旅游、非遗旅游、红色旅游、全域旅游等文旅融合实践,推动文物和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中更加活起来,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打造独具魅力的江苏文化旅游体验。
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全省文旅系统着力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精心绘就“水韵江苏美好乡村”崭新画卷。
近年来,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着眼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强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艺保护传承利用,加快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全域旅游发展中谋划推进乡村旅游,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我省全力构筑乡村文旅公共服务体系。全省每年送戏下乡2.5万场,其中扶持经济薄弱地区2800场,江苏公共文化云平台农村地区服务达6230万人次,11个地区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全省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非遗“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动力”。截至目前,我省乡村代表性非遗项目1428项,代表性传承人1182名。去年6月10日,在2022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江苏省系列活动暨“水韵江苏非遗购物节”启动仪式上,20个首批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授牌,其中,大丰荷兰花海、金陵水乡钱家渡等8个乡村特色项目入选。
非遗进村,让乡村“更好玩了”。今年春节假期,在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金陵水乡钱家渡,南京金箔、秦淮灯彩、剪纸等13项非遗亮相,不少游客专程前来体验“打卡”。金陵水乡钱家渡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江苏省首批“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之一,近两年,钱家渡全面引入非遗展陈、展演、体验活动,创新推出非遗工坊、非遗小食集市及非遗民宿,既极大丰富了游客体验,也让非遗项目得到了更好的“活化”与传承。
乡村与非遗相结合,迸发了非凡的活力。徐州香包、常州梳篦、苏州核雕、南通扎染、宜兴紫砂、东台发绣……眼下,我省已形成一批市场认可度高的乡村非遗品牌,乡村手工艺朝着品牌化、集群化等人们所期待的方向“阔步”发展。
“非遗所富含的深厚文化资源与内涵,是助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要继续探索‘非遗+乡村旅游’新模式,这既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也有利于促进地方旅游经济特别是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盐城市大丰区瓷刻世家工艺厂总经理兼艺术总监、盐城市工艺美术协会会长陈银付认为,让非遗品牌融入到乡村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之中,必将实现“多方共赢”。
“和美乡村,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杨志纯总结说,围绕乡村全面振兴和推进农业强省建设,全省文旅系统要继续做好“两篇文章”——
一方面,做好“文化惠民文章”,持续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深入实施“双千计划”,建设百姓身边“不走的文化队伍”,结合乡村建设行动,建设一批颜值内涵兼具的最美文化空间,建设居民游客共享的文化驿站。
另一方面,做好“旅游富民文章”,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弘扬传承乡村文化的同时提升乡村旅游内涵能级,强化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等品牌建设,推出更多富有“水韵江苏”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和服务。
我们也共同期待,更多游客能够来到“水韵江苏”的美丽乡村,在这里,一同体验别样而富有魅力的乡情、乡风、乡韵和乡愁。
关键词: